广东省广州市 苏志均
2020-07-23 15:03

苏志均,男,36岁,民间河长、志愿者,服务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车陂村河段。

  事迹简介

  苏志均,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民间河长、志愿者。先后发起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开设微信公众号“车陂同舟”,带动市民参与治水护河。与车陂街道办共同发起成立车陂涌悦和志愿服务队、车陂志愿服务队、车陂街河涌治理党员志愿服务队3支护河队伍,广织志愿服务网络。发展车陂小学、华师附小2支民间小河长队伍,大手拉小手,共同参与河涌治理。创建“民俗文化+河涌保护”志愿服务新模式,发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打造“龙舟+碧道”新品牌,获广州市第二届十佳社会创新奖。建立以治水工作为主的全国公益合作项目河流守望发展中心、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民间河湖长。所守护的车陂涌摘掉“黑臭帽”,重现“水清、人善、景美”,并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

  曾获奖项

  2019年广东省十大最美民间河湖长

  “一水同舟”公益项目获广州市第二届十佳社会创新奖

  主要事迹

  龙舟上的爱水者 护水平台的搭建者

  ——广州市民间河长、护水志愿者苏志均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广州牢牢根植“开门治水”理念,努力打造共建共赢共享治水新格局,全市护河志愿活动蓬勃开展,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广州治水显成效的重要力量。目前广州市共有民间河长8811名,苏志均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苏志均,广州市天河区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民间河长、志愿者。先后发起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开设微信公众号“车陂同舟”,搭建线上线下2个平台,带动市民参与治水护河。与车陂街道办共同发起成立车陂涌悦和志愿服务队、车陂志愿服务队、车陂街河涌治理党员志愿服务队3支护河队伍,广织志愿服务网络。发展车陂小学、华师附小2支民间小河长队伍,大手拉小手,共同参与河涌治理。创建“民俗文化+河涌保护”志愿服务新模式,发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打造龙舟+碧道新品牌。建立以治水工作为主的全国公益合作项目河流守望发展中心、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所守护的车陂涌摘掉“黑臭帽”,重现“水清、人善、景美”,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

  一、搭建护水平台,民俗文化与河涌保护“举案齐眉”

  车陂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0万,干流长度18.6公里,是天河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过去由于污染严重,曾被居民称为“黑龙江”。同时,该河涌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印记,“车陂扒龙舟”民俗被列为广州市非遗项目。为响应政府“开门治水”号召,共同推动车陂涌治理,努力实现水更清、人更善,景更美,2017年,苏志均会同其他有志之士,发起成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并担任秘书长(目前担任该会党支部书记)。该组织以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车陂扒龙舟”作为载体,为市民提供亲水护河平台,以文化带动治水,先后多次开展民俗文化和河涌保护相结合的特色活动,逐渐创建了车陂民俗文化与河涌环境双保育模式。2018年6月,苏志均组织了“一水同舟守望相助车陂国际龙舟赛”,宣传河长制等治水护河理念。8月,组织了“一水同舟”传承习俗守护生态活动,讲述文化和车陂涌水环境融合共生的故事。以社会公益组织龙舟文化促进会为连接载体,对接社会各界公益平台资源,现已经建立以治水工作为主的全国公益合作项目有:河流守望发展中心,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作为牵头人,苏志均发起了“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项目,自实施以来受到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且荣获广州市第二届十佳社会创新奖。此外,苏志均还牵头开设微信公众号“车陂同舟”,作为护河志愿活动发布与组织的平台,在线上线下形成一股响应政府治水、实现共建共治的有生力量,获得本社区20万人次关注。苏志均及其志愿团体所打造的“民俗文化+河涌保护”志愿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广州市河涌保护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

  二、共治共建共享,民间护河队伍“蒸蒸日上”

  在苏志均的积极推动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成立了3支志愿服务队:车陂涌悦和志愿服务队,主要关注车陂涌水环境治理;车陂志愿服务队,主要专注车陂民俗文化保育;车陂街河涌治理党员志愿服务队,主要由党员牵头关注车陂涌生态环境变化和社区环境优化。其中,苏志均担任车陂志愿服务队(总队)队长。发展车陂小学、华师附小2支民间小河长队伍,大手拉小手,与环保组织联合组织巡河活动,共同参与河涌治理,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爱河护河”之花。通过发起多个组织,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带动各个社区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志愿队伍,在街道形成了一张更为广泛的巡河志愿者网络。在各街道、社区的动员和帮助下,民间河长和志愿者不定期自行组织巡河护涌活动,为天河区治水工作积极贡献力量。2019年8月,苏志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配合广州市河长办和南方都市报召开民间河长论坛,搭建官方和民间良性沟通的桥梁,着力打造河湖管护的“民间力量”;圆桌对话环节就“治水如何推进公众参与”展开了讨论,分享车陂涌的治理经验,探讨官方与民间协同治水的新局面,营造共建共赢共享的热烈氛围。目前,车陂涌已经发展成立了9支护河队伍,涌现出一批影响力大、贡献突出的典型代表,例如民间河长苏志均、曾文、陈长春等,多人被聘为广州市第一批民间河长。

  三、弘扬传统文化,人善水清景美碧道“相得益彰”

  在苏志均的带领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深入挖掘和培育车陂扒龙舟、祠堂文化等优秀民俗文化,通过“文化+体育+旅游+环保”的跨界交融方式,结合碧道建设深入开展“爷爷奶奶一堂课”“寻根车陂,文化传承”夏令营、“车陂童游”品牌公益项目等活动,打造龙舟+碧道新品牌。其中,参与课程活动1137人次。积极协助配合上级政府部门开展车陂“一水同舟?国际龙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开设东坡学堂,大力弘扬龙舟文化、祠堂文化、乞巧中元文化、功夫文化,有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4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100多篇报道并持续关注,吸引观众超50万人次。

  在政府与民间同向发力下,车陂涌成功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水生态环境有了质的好转,白鹭、蟾蜍等物种纷纷回归,消失了多年的水栖萤火虫更是让两岸重现星星点点萤火,车陂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并得到推广。这些都离不开像苏志均这样的民间河长对治水工作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