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 罗光贤
2020-07-23 19:05

罗光贤,男,73岁,民间河长,服务大方县大山乡二道河流域。

  事迹简介

  由于二道河岸群众环保意识淡薄,河道污染严重等问题致使水质严重下降,2013年11月,时任光华村支书的罗光贤倡导成立格里河流域生态管理协会,将流经的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划分为27段,罗光贤本人及沿河22个村支书等人自封各河段“河长”,一是组织村民商议制定了《“河长制”管护公约》制约村民行为,并轮流召开座谈会商议处理河道保护事宜;二是严禁毁林开荒及乱砍滥伐,防治水土流失;三是自筹资金制作27块村规民约牌子沿河道安装宣传,并发动群众改厕、拆圈、禁止向河内倾倒垃圾和污水。这是二道河最初“河长制”工作的雏形。

  实施河长制工作后,光华村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村民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呈现出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喜人画卷。

  曾获奖项

  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毕节地区劳动模范、毕节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大方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大方县全县脱贫攻坚先锋模范。

  主要事迹

  罗光贤和光华村的“河长制”探索之路

  大方县有一条出名的河叫格里河,格里河作为赤水河的上游支流,因其有“大方县格里河流域生态管理协会”27名会员的守护而“容光焕发”,清澈的河水犹如母亲的乳汁一般滋养着格里河流域7个乡镇23个行政村的村民,被当地人亲切称作“母亲河”。

  走进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穿流而过的格里河浩浩荡荡,清澈见底,岸边桃树、杏树、梨树……草木繁茂、花香菜绿,奔流东去的格里河水放纵不羁,水清岸绿的河畔兴起了种植李子、红心猕猴桃和养鱼等产业,这是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推行河长制之后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群众安居乐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生动写照。

  今年74岁的光华村老村支书罗光贤每天都要到河边“巡逻”,对于土生土长在格里河边上的他来说,格里河的治理是他最放不下心的事。

  “1982年以前,白天可以在河里看见鱼,下河捉鱼两个小时能捉10多斤,格里河的生态好得很,但在1982年以后,由于人口集中,人畜粪便、生活垃圾乱丢乱倒,格里河受到了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是在1983年到1992年这个阶段,电鱼、药鱼猖獗,河里‘一个鱼花花’都看不见,河水也变得臭烘烘的……”说起格里河被污染的过去,老支书罗光贤记忆犹新。

  光华村位于大山乡政府驻地西南面,距乡政府15公里,辖8个村民组共2906人,总面积 9.8平方公里,有耕地2400亩。光华村与格里河为伴,格里河在光华村境内全长3公里,是滋哺养育沿河人民的母亲河。当地人所称格里河流域在水系中为二道河,是赤水河源头的重要支流,在大方境内全长74公里,起源于安乐乡白宫村,由花底河、蚂蚁河和乌须河等7条支流汇合而成,途经7个乡镇23个村,在大方县果瓦乡蓑衣村流出大方境。

  早在2013年11月,由于沿河群众对河流的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加上大肆捕捞鱼虾,水质严重下降,格里河的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在时任光华村村支书的罗光贤倡导下,成立格里河流域生态管理协会,将格里河流经的达溪、果瓦和大山等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划分为27段,分别落实管护责任,个人首先自封“河长”,其他沿河22个村支书和4位村民分别担任各段“河长”,这是格里河最初“河长制”工作的雏形。

  “河长制”工作建立之后,即开展格里河管护工作。首先是定规矩。27位河长组织村民商议制定了《“河长制”管护公约》、《“河长制”季度工作会议制度》和《格里河流域生态管理村规民约》,用制度来管事,用村规民约来制约村民行为,增强村民生态环保意识。在各村轮流召开格里河保护座谈会,商议格里河保护事宜,至今已召开60次,并多次邀请县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参会指导。同时,在村委会设立“河长制”办公室,确保有场所办事。其次是管好山。严禁毁林开荒、严禁乱砍滥伐;组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第三是护好水。27位河长自筹资金11000多元,制作27块禁止砍伐、捕捞等行为的村规民约牌子沿河道安装宣传。发动群众改厕、拆除圈舍,禁止向河内倾倒垃圾和污水。组织群众定期清理河道垃圾。组织群众开展巡查,严禁乱捕乱渔,巡查滥捕上千次,收缴渔具23件套。协助查停污染河道企业,沿河5个小厂自称不受村规民约制约, 不听“河长”和村民们告诫,照旧往河里排污,罗光贤召集村民与县环保局交涉,查实该5个小厂环保设施不完善,全被依法叫停。第四是谋发展。组织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经果林、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及活水养鱼等产业。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3月30日,《贵州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总体工作方案》印发。大方县先后出台了《大方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大方县全面建立“一长四员”流域分级治理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而位于“美酒河”上游支流的大方县格里河在罗光贤的带领下已经推行“河长制”两年多。作为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上游的大方县,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实行“河长制”以来,格里河流域生态得到很好管护。滥砍滥伐基本禁绝,两岸的红豆杉、金旦子、鸡血榔等珍稀植物得到很好保护,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现在的51%以上;乱倒乱排、乱捕乱渔得到有效遏制,水质优良,河里的细鳞鱼、鲤鱼和石巴子鱼以及牛蛙、螃蟹和虾类开始了繁衍生息。

  光华村推行河长制以来,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格里河流域群众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呈现出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喜人画卷。光华村以土地出让等方式,分别种植李子、艳红桃和柚子等4000多亩,其中李子年产量达110多万斤,经果林经济年收入达300余万元;种植绿色有机蔬菜100多亩、早熟洋芋500亩;在荒滩上建养鱼场,打鱼人变养鱼人,利用流水、活水发展小型水产养殖4家,养殖面积2万多平方米,规划建设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养鱼年收入上百万元。全村每年交易粮食近20万公斤,交易鸡、鸭、鹅等家禽近5000只,交易禽蛋2000多公斤,交易生猪1000多头。

  经过实践和努力,光华村于2014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7000元达到现在的11000元,映射出“河长制”在管理保护格里河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