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阿拉腾苏娃迪
2020-07-22 15:09

阿拉腾苏娃迪,男,65岁,民间河长,服务乌审旗图克镇巴音淖湖。

  事迹简介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达汉庙嘎查的巴音淖湖边,65岁的当地牧民阿拉腾苏娃迪老人每天都要和他的同伴在湖边骑着马走一圈,查看湖泊有没有遭到破坏,清理湖边的垃圾,或者是查看候鸟的迁徙情况,近两年开始,这些工作成了他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他来说,这个湖是他和当地牧民的“母亲湖”,保护这个湖,就是保住了这片美丽祥和的家园。所以,阿拉腾苏娃迪自愿加入了图克镇达汉庙嘎查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马背巡湖志愿服务队,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民间湖长”。

  阿拉腾苏娃迪所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马背巡湖志愿服务队,是当地贯彻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具体体现,营造了全民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马背湖长”的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宣传。

  主要事迹

  “马背湖长”苏娃迪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条主线,促进实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相统一的江河治理保护目标,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题记

  清晨,“马背湖长”苏娃迪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跨上马,背上包,跟同伴约好巡线方向,到达指定地点,骑着马围着巴音淖走一圈,查看湖泊有没有遭到破坏,查看候鸟栖息迁徙情况,边走边清理湖畔垃圾,这些都是苏娃迪每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过。对于苏娃迪来说,巴音淖是他和当地牧民的“母亲湖”,保护好“她”,就是保住了这片美丽祥和的家园。自乌审旗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来,苏娃迪第一时间加入了乌审旗图克镇达汉庙嘎查成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马背巡湖志愿服务队,一肩挑起保护河湖的重担,成为牧民们口中亲切的“马背湖长”。

  牧民子弟兵梦回草原

  今年65岁的阿拉腾苏娃迪,黝黑的脸庞饱经风霜,深邃的眼睛如湖水般平静,一圈粗犷的络腮胡再加上那一道道被岁月镌刻出的皱纹,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蒙古汉子特有的坚毅和质朴。小学三年级时,苏娃迪被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去当兵。牧民的孩子第一次有了理想,并开始为理想执着的奋斗。终于在21岁时,经过乡、旗层层筛选,苏娃迪光荣入伍,成为了一名人民子弟兵,服役于位于原巴彦淖尔盟市的内蒙古军区边防独立一团(51142部队)87分队。部队三年,苏娃迪更加珍惜每一寸光阴,勤学苦练,任劳任怨,不仅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视野不断开阔,有了草原般的胸襟。经过三年的历练,苏娃迪在部队里脱颖而出,多次受到表彰,成为组织重点培养的骨干。那时候,他完全可以有一条与后来不同的生活道路,获得了转业资格,可以留在原巴彦淖尔盟巴彦淖尔市“吃公家饭”。但是,贫瘠的故土,受穷的乡亲,使他魂牵梦绕,改变家乡旧面貌,建设新牧区的憧憬在心头挥之不去,最终毅然退伍回乡。

  苏娃迪永远也忘不了,背着行囊回到嘎查的情形,微醉的父亲举起酒杯,看着苏娃迪说,过去你是牧民子弟兵,今后你永远是牧民的好儿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七十年代初,24岁的苏娃迪又成了一名普通牧民。那时的乌审草原赤地千里、风沙迷漫,永远与文明和富裕无缘,几十年来发生过的多少幕黄绿变迁的悲喜剧。在大队报到之后,归他“管辖”的几百头(只)牲畜,那是乡亲们的“全部财产”。苏娃迪深深地认识到,在这个攸关草原命运的节骨眼上,要保护这些“财产”不受损失,必须要保卫牧场、保卫村庄、保卫湖泊。时间检验了苏娃迪是正确的,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治沙战斗,在毛乌素沙漠打响了,亲眼见证了宝日勒岱带领的“牧区大寨”,一代代乌审人艰苦奋斗,接力传递,缔造了“沙海”变“绿洲”的奇迹。他也和其他牧民一样,在这片草原上经历了各种致富模式,“家庭牧场”“划区轮牧”“封沙育林育草”模式等等,无论怎样他和乡亲们都是受益者,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乌审草原发生了过去几百年不能想象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资源开发“富”、产业发展“稳”、生态建设“绿”、文化积淀“厚”,以苏娃迪为代表的广大牧民生活也发生着悄然变化。

  “达喀喀奇泉”的传说

  随着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苏娃迪的“钱袋子”从70年代的100元增长到现今的60000元。巴音淖汉译为富裕的湖,巴音淖草原是鄂尔多斯市保存最为完整的草甸草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场“环境大考”。巴音淖湖水主要补给水源来自湖滨渗流,地表水形成有限,蒸发量大,所以水源对于巴音淖最为珍贵,这既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牲畜重要的饮水之源,也是候鸟们栖息迁徙的“家园”。同时在巴音淖周边还有十三个泉眼,其中“达喀喀奇泉”是当地牧民长期以来祭祀的“神泉”,相传巴音淖的水由此而来,每年农历8月17日,牧民们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那达慕大会,通过祭拜天地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这项极具仪式感的活动,几十年来苏娃迪从未缺席过一次。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巴音淖尔就仿佛是镶嵌在乌审草原的明珠,既是“母亲湖”也是心中的“圣湖”,需要时刻守护,才不会暗淡。

  如何保护这大自然馈赠的礼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么美丽的草原,这么宝贵的水源,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这为了防止水源被破坏,保护好这生命之源,数十年如一日,苏娃迪和他的牧民伙伴儿们自发的坚持每天在6.15平方公里的巴音淖边骑马“巡逻”,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草原、这片湖。

  “马背湖长”是我无上光荣的职业

  近年来,乌审旗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由“见制度”“见河长”全面转向“见行动、见实效”,像是给保护河湖来了一场“及时雨”,全旗水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图景逐渐显现。借着河湖长制在乌审旗落地生根这个“东风”,苏娃迪想为自己这个“业余湖长”转正,加入马背巡湖志愿服务队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背湖长”。

  成为“马背湖长”的苏娃迪,穿上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红马甲”,穿上它苏娃迪巡湖就像有了“底气”。同时,他有一本特别的巡湖“秘籍”,这就是图克镇为“湖长”们制定的巡湖“七步法”,一按时、二看水、三查牌、四巡河、五访民、六落实、七记录,做到巡查全覆盖,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每当遇到候鸟受伤,或是有游客不配合湖区管理等情况发生,苏娃迪都会一一记录下来,及时上报,协助处理。

  “过去湖泊养育我们,现在换我们来守护湖泊。成为‘马背湖长’是我无上光荣的职业。”苏娃迪骄傲地说。

  如果把巴音淖尔比作一颗棵大树,那么苏娃迪就是这颗大树上的啄木鸟医生。在乌审旗河湖治理的进程中,苏娃迪只是乌审旗河湖保护的一个缩影。

  牧民心中的幸福湖

  水碧天蓝,鸟语花香,这是绿色乌审人民的期望,也是如今乌审大地的新颜。水循环利用,湖泊河流常清,城市发展更持久,这是所有乌审人的福祉……这些改变,得益于乌审旗科学“管水”“治水”“保水”措施。这些改变也得益于这片土地上无数像苏娃迪一样的“河湖长”。

  现在的巴音淖湖水一天比一天清澈,距离绿水青山的目标更进一步,这里成了鄂尔多斯市著名的“网红景区”。在政府主导下,整合梳理草原资源与蒙元文化,发展庭院式文化旅游模式,以“湖泊+草原”风情为基础,推进生态经济、旅游休闲娱乐产业融合发展,推广特色作坊建设,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15万人次。巴音淖这片圣湖带来的绿色生态效益,正一步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像苏娃迪一样的牧民们尝到了“绿富同兴”的乐果,巴音淖也成了牧民们心中的幸福湖。

  夕阳西下,巡湖归来的苏娃迪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今天巴音淖一切正常……